口碑海报
热闹的周末,商场影院迎来了年底观影人群的黄金期。在众多观众排队购买《星球大战》、《唐人街探案》等影片的电影票时,不知是否会有人注意到热映影片电子显示屏角落里一部叫做《舌尖上的新年》的影片,亦或者它根本没有出现在一些影片的排片单中。
1月7日,作为一部没有明星,没有剧情的纪录片,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在一众商业片持续热映中登陆院线了,并且与《星球大战》这部具有超级吸金能力的大IP电影撞个正着。虽然谁也不可否认“舌尖”这个名字具有强大的商业IP的属性,又有艺术总监陈晓卿、导演陈磊、邓洁、李勇,配音李立宏,作曲阿鲲等原班人马保驾护航。但电影《舌尖上的新年》还是在2016年伊始,遭遇了院线的首股寒流,上映首日排片量不足3%,到周末已降到了0.59%。在以商业片为主导的中国电影市场,大热的“舌尖”难道也不能扭转纪录片进影院的命运?
纪录片:院线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此前,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曾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5年)》。2015年过审获得公映资格的纪录电影有35部,但实际进入院线放映只有14部,除去真人秀纪实电影,原创类纪录电影才8部。这也难怪陈晓卿在看到电影《舌尖上的新年》龙标时,感慨发文:“最终(电影《舌尖上的新年》)的编号是“电审纪字2015年035号”,这说明今年最少有35部纪录片走进院线,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正在一点点接近自己的梦想。”
与纪录片进影院少得可怜的数量相对应的,还有他们的票房。2015年10月上映的《喜马拉雅天梯》,成本1300万,主题颇受关注,口碑良好,加上微博大V和明星们的力挺,最终票房1153万。还有在影迷人群中备受好评的《归途列车》,它获得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奖、2010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等诸多大奖,投资100万美元,最终在北京一家影院里,5个月时间21场次,票房收入4万3千元。而纪录片国内最高票房目前也就止步于法国著名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拍摄的《海洋》,在中国票房累计2960万人民币。
而你要知道,去年一年中国商业片拍摄的总量超过一千部,2015年全年票房也首次突破400亿大关。这其中竟没有纪录片的一席之地?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制片人胡震鹏在影片上映时曾发表一篇文章《我不想对一部院线纪录片谈票房》,文中动情说到:“舌尖”是纪录片劣势里面最有先天优势的了,如果连它都不敢为纪录片进院线冲在前面寻找突破口,那实在有些胆小了。院线用排片现实证明了,“舌尖”的这次突围确实依然没有成功。
观众:“舌尖”电影 想说爱你不容易
难道纪录片就真的没人愿意进电影院看吗?事实却也并非如此。一边是影院的低排片,一边却是高上座率和吃货网友高呼“求增加舌尖院线排片”。据某票务平台显示,《舌尖上的新年》以10.58%的上座率,高居同档期影片第二,仅次于超级商业片《星球大战》。同时,看过的观众也纷纷在各平台为电影《舌尖上的新年》打出了高分,猫眼电影显示为9.0分,豆瓣评分8.2分,微博电影7.8分,时光网7.5分,微信电影票的影迷喜欢度更是高达92%。此前,电影举行的多场点映活动也获得了众人包括大批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盛赞。主持人沈星直言:去电影院看《舌尖上的新年》越看越饿……作家胡淑芬更是感叹道:除非你恨极一个人,否则不要请你的朋友饿着肚子去看《舌尖上的新年》。
“究竟该吃饱了还是饿着看舌尖”的话题也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白棠拌饭表示:当排片里充斥着寻龙诀、老炮、神夏的时候,我的目光却黏在舌尖上的新年上,扒都扒不下来。网友@人生的长镜头更是发文直呼:排片杯具,想说爱你容易……可以说,只要上网搜搜“舌尖”电影,到处都可以看到网友抱怨附件影院没有排片的留言,
影院:不冒险 利益第一 大片第一
既然影片口碑不错,那各大院线为什么不给《舌尖上的新年》一部商业电影应有的排片量,增加现在的排片呢?此前《现代快报》记者曾采访了东方院线副总经理陈卫,这位资深圈内人对“舌尖”进影院还是更多持保守观点:“其实从影院角度来说,之前并不是十分看好这部片子,毕竟题材有局限性。而且眼下大片云集,有多少人会掏钱进影院呢?”不过陈卫透露,鉴于点映口碑很好,东方院线旗下影院暂定目前每天给《舌尖上的新年》排3到4场。
显然即便是“舌尖”这样具有商业属性的影片,还是无可奈何地被影院归到了小众影片范畴,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每天能有过百场的排片,其他城市都是几场到几十场不等,而且大都在早晨9点、中午12点或下午4点等非观影黄金时段场次,甚至有的城市压根儿就没有排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友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该电影的原因,甚至有的为了能在影院一睹奇绝美食的壮观,只能利用北京出差的机会,结果看完误了飞机,只能哭晕在机场的厕所里。
投资方和主创:影片本身并无过错
当然,除了“舌尖粉”们纷纷表示期待之余,也存在着一些将纪录电影与综艺节目改编大电影相提并论的质疑声,有网友不假思索地评论道:“圈钱之作!”对此,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制片人胡震鹏苦笑道:纪录片电影国内国外早已有之,和综艺节目大电影并非一回事。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从调研到拍摄,再到制作完成历时共14个月,花费成本1200万元。这是艺术总监陈晓卿的一个电影梦,也是“舌尖”纪录片人的一个电影梦。陈晓卿表示,他相信只有在艺术上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去挣钱,如果做得烂糟糟不可能特别卖钱。即使能挣很多钱,但有很差的口碑,那他宁愿不去做。
作家王奇在看完此片时写到:“在89分钟的电影里,拉出了一份年夜饭菜单,在这个宴席上,把全国24家年夜饭餐桌上的美食都聊一遍,技术难度很大。看完《舌尖上的新年》,居然看到了那双“穿过腊月直奔春节饭桌的筷子……”
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有着其他类型电影所不具备的跨文化、跨时空的特性。然而纪录片的这种价值,要大众从对“舌尖”食物表象转到一场精神文化消费或是洗礼,显然在缺乏分级制和专业院线的中国电影市场,时机还不够成熟。
相关报道:
- 阿里年货节联姻美食电影《舌尖上的新年》 上线同款年夜菜2016-01-13
- 《舌尖上的新年》首映礼边吃边看 李立宏现场还原“神级配音”2015-12-30
- 《舌尖上的新年》发“功夫版”预告 首场点映观众齐喊饿2015-12-28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