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15年,胡彦斌不仅赶上了内地音乐繁荣的末班车,还体味过唱片业转型的阵痛。现在,他思考着自己和音乐、和整个行业的关系,希望能成为主动的一方。他在做什么?心态如何?
拍摄当天,头戴鸭舌帽的胡彦斌刚坐定就指着四周的家居摆件,对经纪人说,“这是我喜欢的风格,简单、直线条、没有多余的东西。”以前,他偏好的是欧式风格,但现在,胡彦斌清楚自己的品位,成立不久的“太歌文化”工作室就是按照极简主义装修的。
前一晚,他在工作室待到凌晨三点,起床后,因为担心面部浮肿,所以在镜子前花了比平常更多的时间。“我知道今天有封面要拍,心里也记挂着,但还是不知不觉忙到那么晚”,胡彦斌说。
他近来正忙着制作新专辑。这么拼,算是胡彦斌对音乐的一份承诺。他告诉记者,曾数次从歌迷口中得知,自己创作的音乐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和感动,而这对他来说,是享受音乐之余的意外收获,“我的音乐能感染到别人,能让人兴奋和鼓起勇气,这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不能辜负大家。”采访过程中,他反复强调,音乐玩的是内心,只有真心待音乐,才能引发共鸣。在音乐圈摸爬滚打了15年后,胡彦斌热爱音乐的理由愈发简单明晰 ——“愉悦自己,感动他人”。
他还把这份热爱投射到了对产业的思考上。胡彦斌反感炮制口水歌的商业体制,“因为经济效益的刺激,有太多粗制滥造的音乐被做出来,而投资人又不关心音乐本身,他们也没有这个自信”,他解释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尽量保持对音乐的敬畏,是胡彦斌成立工作室的初衷。他试图纠正烙印在大部分音乐公司上的惯性思维,即“不要把眼前的利益作为衡量音乐好坏的标准”—— 当然,他能做到的非常有限。
被问及他的坚持是否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冒险时,胡彦斌的回答很简单:“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如今,而立之年的他有了面对未知的底气。他曾经失败过 —— 6年前,他自创厂牌,但经验的匮乏和对母公司的过度依赖导致这次“创业”草草收尾。沉淀了5年后,他觉得是时候重拾旧梦了。
他相信,“有些事必须先说出口,这样才必成无疑”,所以在“太歌文化”尚未正式搬上台面前,他就已经昭告天下。他曾经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撞得多了,却也练就了一股勇气。“太歌文化”之于胡彦斌,既像一句宣言,又像一种挑衅,但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像他的前老板郑东汉(24岁接管宝丽金唱片,一手捧红过邓丽君、张国荣、王菲等人的娱乐圈大佬)那样,放开手脚,敢作敢当。他知道,“我的自信全部来自于我懂音乐”。
Q&A
Q=《精品购物指南》 A=胡彦斌
“我接受不了刻意营造的东西”
Q:成立“太歌文化”工作室后,感觉当老板难不难?
A:当老板是一个慢慢转换的过程,我这些年已经耳濡目染地学到了很多,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自负盈亏。
Q:你曾经成立过工作室,但后来不了了之。这次重新出发,是怎么考虑的?
A:人有时候需要一种韧劲儿,瞻前顾后永远做不好事情,结合我自己的人生规划和音乐行业现状,我觉得还是自己做公司比较好。上次成立工作室时,对经营公司有所依赖,没有办法亲力亲为,也就做不出想要的。这是经验问题 —— 当时我还很年轻,男生差不了这四五年啦。
Q:还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吗?
A:我想,人不在于做多少事情,做好就足够了。长远的规划还不敢做,因为变化太多了,有很多可能性,所以还是先从我熟悉的来,做点好音乐,希望可以感动内地流行乐坛吧。
Q:那什么样的创作状态是你最喜欢的?
A:我有一个小癖好,在密闭的移动空间里 —— 比如飞机、汽车、火车 —— 能找到很多灵感。我还会刻意给自己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Q:实在找不到灵感时怎么办?
A:曾经有段时间一直在写歌,但感觉创作力被存进了银行,音乐开始不走心。我想去寻找新的东西,于是暂停下来去学习电影,开始一段学生生活,这让我深呼吸了一口气,慢慢就活过来了。
相关报道:
- 恐怖大师约翰·卡朋特将于明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2014-11-04
- 泰勒·斯威夫特新专辑《1989》或成首周销量最高唱片 2014-11-03
- 美国乡村歌手杰森·阿尔丁二次获得美国专辑榜冠军2014-10-16
- 胡彦斌星月盛典斩获年度最具实力男歌手2014-10-15
- 胡彦斌新歌纪念旧爱:梦想美好现实骨感2014-10-08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