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娱乐 > 电影 > 精华影评 > 正文

解读风暴追随者:龙卷风太美,他们醉了
2014-09-18 17:50  新浪娱乐    我要评论()
字号:T|T
过度解读Vol.21《不惧风暴》追风者生存指南
《不惧风暴》追风者生存指南

由于地形和气候等综合因素,美国成为世界上龙卷风最多的国家,每年都会爆发800次以上。一次超强龙卷风风速可达每小时300英里,一小时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至600倍广岛原子弹!对于好莱坞来说,龙卷风是天然的灾难大片素材,不露痕迹的特效可以制造出最真实的视觉震撼。正在热映的《不惧风暴》便是一部以写实手法表现一场特大风灾的电影,带领观众走近这一摧毁万物的自然现象。

《不惧风暴》里的震撼画面大多来自片中一群龙卷风追随者的摄像记录,他们与常人相反,别人仓皇躲避的灾难,正是他们趋之若鹜的奇观。这些“Storm Chaser”也是现实生活里真实存在的一类人,他们出于研究、报道、挑战极限等目的,全副武装自己,全年全职追随龙卷风的脚步。

每个人一生有6250分之一的可能性被雷电击中,但当你把自己的生命路径铺设在龙卷风前进的方向上时,这个概率就会被几何级放大。龙卷风有最变态的破坏力,也有最壮美的景观,很多风暴追随者都在抉择的瞬间放弃了较为安全的路径。他们说,“只要看到龙卷风,就会明白一切都值得”。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怪人?如果想做一名风暴追随者,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在最安全的环境下,近距离捕捉到这“上帝的怒火”?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钱德勒

主笔:何小沁

编辑:梵一

电影编辑:赵欣

追风族罗杰-希尔
追风族罗杰-希尔

追风族的真实人生:

实践数十年成专家,靠卖照片、带游客赚钱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已经有追风族的先驱出现了。达科塔州的罗杰_简森于1953年在明尼苏达州的湖泊公园开始追逐龙卷风,被认为是追风部队的先锋;美国特殊天气记者沃伦_费德勒成为全球首位全职追风者,他的影像资料被很多科研、航天和新闻机构购买;历史上第一次由研究机构发起的大规模研究和追风行动是1972年的“龙卷风拦截计划”、该计划由奥克拉何马大学、美国国家风暴实验室共同发起。后来这项研究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不断有新人出于不同目的成为了追风者,据估测现在美国已有超过2000人,很多都是职业的。

来自科罗拉多州的罗杰-希尔今年57岁,他追随风暴近30年,曾目睹超过670次龙卷风。他的足迹遍布堪萨斯州、南达科他州、怀俄明州等,许多慑人心魄的龙卷风照片都出自他的镜头。2010年,罗杰希尔与妻子卡瑞恩-希尔推出追逐龙卷风的“观光冒险旅游服务”,专门带领具有冒险精神的游客走近龙卷风。每个旅游团大约有18人,分别乘坐三辆大巴,在美国著名的“龙卷风走廊”(落基山脉到阿巴拉契山脉之间)游览10天,费用约为370美元。迄今这个冒险旅游团已经有1500人参加过。

一次在科罗拉多东南部,罗杰-希尔与他的团员们邂逅了一场持续4个多小时的龙卷风。他们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在泥泞的道路上开车,与风暴保持着距离,睁大眼睛仰视着高速旋转的云团。在飞扬的泥土和巨大的冰雹的袭击下,车的挡风玻璃被砸出一条20厘米长的缝隙,好在他们及时逃离了危险地带。最后,他们在落日的余晖里回头目睹了当天第5个龙卷风渐渐消亡的过程,为冒险之旅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霍林的龙卷风作品
霍林的龙卷风作品

迈克-霍林谢德是美国另一位著名的风暴摄影师,他1999年起开始追风,2004年辞去了玉米加工厂的工作,成为全职“暴风猎手”,见过200多次龙卷风。他平均每年追风约40次,累计行程超过3万公里,常常一天就开车10小时以上。和许多风暴追随者不同的是,霍林谢德只喜欢独自一人行动,因为他知道在最危险的时刻,人多久意味着要慢一步。他个人拥有全套高科技设备,如卫星定位系统、龙卷风探测针等等,俨然已成为一名实践型龙卷风专家。这些冒死拍下来的照片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每年能卖出去大概1000张,很抢手。

1996年,好莱坞影片《龙卷风》上映,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让很多疯子找到了同好者。维斯-卡特就是其中之一,他加入了一个12人组成的龙卷风观察小组,每年有两个星期,不同职业的他们会聚到一起,开车向龙卷风频繁地带出发。但也有人认为,《龙卷风》太过商业,并未反映出追风者的真实状态。

《不惧风暴》里的自制装甲车
《不惧风暴》里的自制装甲车

暴风生存指南:

钢铁改装车+高精尖设备+全部生活用品

电影《龙卷风》里的男女主角仅仅乘坐一辆敞篷小货车就去追风,现在看来实在不靠谱。《不惧风暴》里的追风部队已经更新换代坐起了自制装甲车,这个看似夸张,其实反倒很现实,跟《暴风猎人》真人秀里用到的车如出一辙。

2007到2011年间,《暴风猎人》节目在每年春夏之交龙卷风频发的时段开拍,制片人、司机、气象专家、摄影师等人组成追风小队,前往美国中部地区收集龙卷风资料。他们的“暴风拦截车”(TIV)由节目导演将福特F系大号皮卡改装而成,改装历时8个月,花费8万多美元,重6400千克,由厚厚的钢板和防弹玻璃组成,能承受住EF0到EF3级别的风力。后来节目组又造出一辆TIV2,加大了马力,增加了液压稳定锚钉,能在狂风中岿然不动。

随后参与该节目的另一批人也造出一台“小坦克”,名叫“SRV统治者”,改装自2007雪佛兰Tahoe。由于缺乏锚固系统,它没法像TIV2那样屹立在风中,挡风玻璃还被吹开过,导致工作人员被碎玻璃划伤。在后来的升级中,新增的垂直扫描雷达和空气压缩发射器加大了它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SRV和TIV资料图
SRV和TIV资料图

《不惧风暴》里的提图斯综合了TIV和 SRV统治者的优点,当然车内设备也是一样不能少的:气象仪器(大气监控设备、风暴模拟软件等)、定位工具(GPS、指南针、折叠地图、交通指南等)、记录工具(摄影机、照相机、笔记本等)、通讯设备(手机、无线电、网络)、急救箱、逃生用品、望远镜、手电、交流电适配器等等。

除了这些工作用品,生活用品也必须达到充分的量级,以应对长期旅途所需和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车内几乎就是整个家的浓缩版,所以卧室、厨房、卫浴的基本用品都得装上。怎么样,这辆车够重了吧?

当然,所有这些都不如追风者的经验积累更要紧。职业的追风者一般都有10年以上观察经历,他们能够根据对云层和风力的观察与测量,对龙卷风的形成位置、规模、路径有所预判,然后才制定追风策略。以上这些有一项不达标,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预警,尽快撤离。通常地下室和大树周围是最好的庇护场所,实例证明,就算树被连根拔起,它周围的风力也是被削弱不少了的。

美丽的龙卷风
美丽的龙卷风

“暴风猎人”之死:

雷电、冰雹与阳光之间,最靠近死亡的奇观

在美国龙卷风走廊沿途,每年都会出现数百个想要“追风”的游客。在紧张时刻到来之前,通常得熬过一段长达数天、艰苦又无聊的车程。等到真正距离龙卷风肉眼可见时,可能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周围就已经是一片狼藉。

风暴追随者看似很酷,实际上随时都有可能遭受生命危险,必须在对龙卷风有充分认知的前提下,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不惧风暴》里出现的是EF5级飓风,是现实世界里可能出现的最高等级,能轻松将火车吹离地面,马路上的沥青也会脱落。1999年俄克拉马州的EF5级龙卷风将一万人的家园夷为平地;2011年4月27日出现4个EF5级和11个EF4级龙卷风,前后共4天内的330个大小龙卷风夺走了344人的生命。

美丽的龙卷风
美丽的龙卷风

龙卷风是最强烈的大气漩涡现象,受中心极低气压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薄层空气内,气流会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如果发生在水面上,就会出现“龙吸水”现象。龙卷风之所以危险,不仅是因为它风速快、吸吮力强,更是因为它瞬息万变,令人猝不及防,并且会伴随雷雨、冰雹等现象,对逃离形成阻碍。

电影《不惧风暴》中那个追风者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捕捉到最壮美的龙卷风。他在短短几秒钟之内,经历了从风眼内的风平浪静,到被风高高托起穿越电闪雷鸣,再到悬浮在阳光明媚的最高点一瞬,再到最后的急剧下坠,可谓用生命换来一次短暂却完美的旅程。这是这部写实主义影片中唯一浪漫的一笔,也是电影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段落。

电影中的火龙卷
电影中的火龙卷

但若论现实,这样的代价毕竟太惨重了点。在2013年俄克拉荷马州的龙卷风中,就有三名追风者失去了生命。他们是45岁的蒂姆-萨马拉斯及其儿子与同事,萨马拉斯是一位拥有20年追风经验的职业人士,创建了一家公司,运用探测器和摄像机来收集数据,研究龙卷风的形成与运动,以便尽早发布龙卷风警报。他在临死前不久才刚刚在微博上发布了白色云层加厚的照片,并预言这将是对俄克拉荷马州来说很危险的一天。可惜他忘记了自己。据说他是小时候看《绿野仙踪》时迷上龙卷风的,不知他罹难时有没有被带到理想中的国度。

社交网络的发达刺激了一批追求极限运动者的产生,就像《不惧风暴》里那两个拿着一台小DV就想冲到龙卷风旁边的小伙子一样,幻想以这样录制的视频来彰显个性和在网络上出名。导演把他们的命运交给了电影彩蛋,而现实中业余追风者的命运不得而知。很多业余追风者对这项运动的认知都来源于美国探索频道这档名为《暴风猎人》(Storm Chaser)的真人秀节目,令人难过的是,萨马拉斯当年就是因为在该节目中亮相而出名的,如今这位被很多业余追风者模仿的“暴风猎人”已经不在人世。因此我们呼吁,如果不是拥有丰富经验和设备的职业追风者,切忌盲目“跟风”!

(何小沁/文)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不惧风暴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