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娱乐 > 娱评 > 正文

《何以笙箫默》青春审美疲劳症不轻
2015-01-19 10:45  牛华娱乐    我要评论()
字号:T|T

1418183549500

青春是个很灼人的字眼,最近影视剧都在唯青春不张扬,《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还有即将推出电影版的《何以笙箫默》。目前《何以笙箫默》电视剧播得如火如荼,看了几集,发现80后生的女作家,都有着神似的青春审美风格。辛夷坞和顾漫都是1981年出生,《何以笙箫默》在线推出是2003年,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2007年出版,前后间隔三四年,但她们眼里的美男子都是贫穷孤傲,而女主角都是无忧无虑固执猛追男主角,这样神似的青春审美风格,令人深感青春琼瑶风格死灰复燃。

说到这两部影视剧我们不妨拿来比较一下,《致青春》的陈孝正怎么和《何以笙箫默》的赵以琛是那么的相似,一样的玉树临风,一样的沉默寡言,一样的出生贫寒,一样的成为风云人物,一样的成为众多女生暗恋的对象。而赵默笙和郑微,也是一样的开朗活泼,一样的孜孜以求,一样的死缠烂打,一样的热烈黏人,一样的拿下心中的白马王子。我们不排除世界上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但不可能会有一模一样的气质。所以我们只能认为80后生人的青春审美风格都一个样,男的高冷而贫寒,女的都富有任性傲娇,男的总是将卑微掩藏,而女的总是敞开博大精深的怀抱迎接她们的白马王子,最后都受伤的冰释前嫌。

当然这也不能怪罪以上两位女作家为什么会有这么雷同的青春审美风格,怪只怪,80后的独生子女们都是单思维,男生看女生总是不屑一顾,而女生看男生总是以仰望的姿势,其实有很多优秀的男生女生,她们都是那么坚持自我,从来不为别人改变,可惜的是变成小说,都成了男生重事业,而女生变花痴。其实这样的创作完全就是一种男尊女卑多年的审美遗风在作祟,男权思维依然在阴魂不散。可能会有很多脑残粉认为,她们就爱这样的方式,因为她们是新时代的女性,勇敢大胆去追求爱情。其实这不正说明,男生娘炮多的缘故,根源还是女老师在教育战线偏多,而阳刚硬朗的男教师匮乏。所以此类青春题材的作品都会通过高冷的气质将白马王子们怯弱的内心给包裹起来,而相反本来是男生大胆追女生的行为却赋予给了女生,这样的审美值得审视,长此以往,可能小龙女与杨过都得玩互相变性。

再说电视版《何以笙箫默》的确是个败笔,关键点就是大学前和工作后的主演和配角都是两班人马演绎,这样的抽离感让观众喜爱的大学情节比工作后多很多,相差没几年,这容貌的变化够吓人的。当然两班人马演绎也没错,关键是人物的神态和气质至少要有所联系性。人固然毕业前和工作后多少有些变化,但工作后的赵默笙变得隐忍内敛很多,而毕业前的赵默笙却是天真烂漫无邪没心没肺;再说高冷的赵以琛气质还很合拍,但青春的赵以琛更多是一种面瘫式的演绎法,没有挤出一丝的笑容,偶尔泛起笑意,却克制的掩饰。

我们无法相信电影版的《何以笙箫默》会是什么样的未来,至少应该要超越《致青春》吧,如果不能超越,那只能是苦情版的《小时代》。目前电视版的《何以笙箫默》还是玩儿拿青春赌明天的游戏,但这股后琼瑶时代的青春言情剧还是不断的涌现,这青春审美疲劳症还得有人治一治。青春有“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的浪漫本不是错,错的是你们的青春为啥都长一个样,能不能有点别的玩法,至少别这么无知无畏的得瑟个没完没了。

 

 声明:本文系温翔供牛华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何以笙箫默

责任编辑:刘楠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