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3年,每年都有约50部抗日剧在横店诞生。每天清晨6点,一辆辆大巴车就会准时的满载着群众演员与军服,开往某个阵地、山头或牢房。有“手撕鬼子”情节的《抗日奇侠》二期卖出一集200万的高价。
群众演员张文锋在同一剧组的一天里,上午穿着游击队衣服,下午穿着日本军服。
南方周末3月8日报道,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个别抗战剧的娱乐化倾向。在成为“抗日根据地”之前,横店转战涉案、古装、谍战多个战场。而政策安全最终成了资本追逐抗战剧的首要因素。“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他们就是黑色的符号,没必要让这个颜色有偏差”。
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
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微博)的身价涨到50万一集。
《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和尚连》的编剧海飞自己甚至不愿看完这部剧。他把追求都诉诸自己的一部小说,写日本逃兵想回家,“很符合逻辑和人性”。
时隔8年,《亮剑》
制片人万荣又获殊荣。2013年3月,他借女性抗战剧《杀狼花》拿下江苏卫视年度收视冠军等4项大奖,同时这个抗战剧还是多地的收视冠军。
这不是万荣第一次在抗日生意中获利,作为《亮剑》的制片,万荣称得上是掀起抗日剧热潮的第一批人。“其实这并不是我最想做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但这不妨碍他深谙这门生意的“窍门”——2011年,在宣传“新亮剑”时,万荣就在电视剧宣传册中印上了大大的一行字:“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同样,更多的抗日剧正被他摆上日程,伺机推出。
抗日剧正“统治”着中国观众的荧屏。在2012年全国200多部上星频道黄金档电视剧中,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2012年中国共审批近代题材电视剧303部,近代革命题材就过半,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抗日剧。像《抗日奇侠》和《永不磨灭的番号》
等后起之秀,均获得200%—300%的收益。
这些五花八门的抗战剧相当部分诞生于“中国好莱坞”——浙江横店。2012年一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而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每天,他们在横店13个拍摄基地里接踵摩肩,为中国的百姓荧屏提供着题材单一但又让其乐此不疲的产品。
这个热闹的中国抗日剧“代工厂”的背后,是一条成熟而有效的营销生产线和一个正义凛然的爱国生意场。它是文化导向和资本追逐共同的产物,同时借力于民间特殊的审美志趣和历史观——这远不是一场单纯的娱乐围观。
“抗日”最安全
“整个行业创作者把握不住风向的脉,现在只能往抗战剧里躲。”
范景涛做武行10年了,如今真切地体会到这份工作是“刀口上舔血”。如今他在横店的工资每天200元,一天平均却要死20次:包括被弓箭射中原地转圈死;被手枪射中摔出2米死;被狙击枪射中或大炮炸飞死……
为了死得更惨烈一些,最多时他身上有二十多个炸点。血袋是避孕套做的,血浆溅满全身的同时,他的脸上嘴里都是避孕套的碎片。最危险的一次,剧组甚至让他直接站在炸点上。
由于男演员奇缺,范景涛每天都要频繁地串角,通过剪辑,他常常看见穿着八路军服的范景涛,炸死对面阵地里穿着日本军服的范景涛。
横店本是浙江金华一个交通闭塞的小镇,1996年因拍摄了《鸦片战争》而闻名。随后17年间,随着一大批拍摄基地的兴建,这里一跃成为号称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城。
横店曾经是古装剧的“梦工厂”,全国三分之一的古装剧都诞生于此。但随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期间《亮剑》等抗日剧的成功,投资抗战剧成了一盘稳妥而赚钱的生意。
横店抓住机遇实现了转型,随着广州街、香港街等一批民国场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资方和剧组青睐于此。这里提供了重构“历史”的一切可能:洋行、酒馆、钱庄、客栈、村子、军营。无论飞檐走壁、街头巷战还是三光扫荡,都有施展之地。
事实上,横店不仅提供充足的道具和逼真的场景,还紧紧抓住了这一浪潮。2008年,横店集团成立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并接连投资拍摄了《窑火》、《箭在弦上》、《狼烟遍地》等抗日剧。
在横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前,中国电视剧题材曾“转战”过多个战场。在2002年到2003年间,引领收视奇迹的是《黑洞》、《大雪无痕》,到2004年《重案六组》
暴红,涉案剧成为最当红的类型片。影视制作单位那时纷纷瞄准这个投资靶心。但转折点恰在高峰到来,2004年《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下发,同年涉案剧不再允许在黄金时段播出。
当下的案子不好破了,“帝王将相”借尸还魂。从2005年开始,古装剧火爆荧屏。在《大宋提刑官》里,演员何冰换上青衣小帽,扮演了一个来自一千年前的“世界法医学之父”,干的还是破案的事儿。
古人破案的速度在狂飙一年后终于慢了下来。2006年,古装剧被限制播出,按照规定,在每年播出总量中,古装戏只能占10%,各地方卫视每晚黄金档只能播出两集古装戏。当年内地古装戏开拍量应声降到9部。
那一年,全国电视观众开始跟着一个叫“安在天”的我党情报人员破译敌特的密码。《暗算》在古装剧之后引领了谍战剧风潮。“保密防谍”的高潮随着孙红雷和姚晨在2008年年末联袂打入“军统”而到来。谍战剧、反特剧纷纷上马,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几乎每个地方卫视都有情报人员在斗智斗勇。
2009年,谍战剧、反特剧及情感剧被批评“格调不高”、“价值混乱”,终于由高调转入“潜伏”。
眼见着几年下来整个行业转战各条战线,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江回忆,自此每投拍一部剧,他都会找相关行业部门的领导仔细咨询政策。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抗日剧最安全。
编剧和导演们想到了四年前《亮剑》的火爆,于是重回抗日前线。《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兄弟叫顺溜》
在2009年应运而生。投资者们也认准了这个战场,2007年之后,随着房地产不景气、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大量资本进入电视剧制作行业,但圈外老板不了解这个行业,谍战火就拍谍战,抗战火就上前线,每部戏再砸上一两个明星,百万抗日大军就这样拉出来了。
以“弓箭对抗鬼子机枪”为卖点的《箭在弦上》,其编剧、制片九年原先只写《宝莲灯》、《魔幻手机》等魔幻剧;在《向着炮火前进》中顶着满头发胶耍帅的吴奇隆是拍偶像剧成名的,导演林建中则是来自台湾、以拍武侠剧起家。
“整个行业创作者把握不住风向的脉,现在只能往抗战剧里躲。”编剧九年解释。
黑色的符号
“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
剧组如潮水般涌来,横店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一个更有利的背景是:国家影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鼓励。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一批表现抗战的影视作品被组织拍摄。
统计数字表明,从1949年到2004年,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为150多部,平均每年3部左右,而2005年完成并播出的就有20多部,2012更有70多部。
这股热潮首先催生了最底层的群众演员群体。现在,“横漂”演员的数量较往年增加了数万之多,在演“炮灰”和“死尸”之余,他们终日泡在一个演员公会的官方论坛上,等待任何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通告。这里龙蛇混杂,以至于2011年,横店还揪出了8名逃犯,甚至有人混成了小明星。
为了让演员更容易入戏,横店影视城每年还会召集一部分男演员,进行为期一周到半个月的军训,学习队列、持枪等技能。
但刘志江并不认为横店是“抗日根据地”,在他看来,“横店仅是抗日剧的‘代工厂’而已,真正的设计与策划者,是我们的整个文化生产机制”。
让抗日剧生产者们头疼的远不是演员的数量和素质,还有繁复的修改意见,尽管这个剧种目前来说是最安全的。
2009年,导演徐纪周曾在自己的第一部抗日剧《杀虎口》中,尝试还原更真实的历史,比如适当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以及当时中国国民性的懦弱。
结果徐纪周接到整整两页纸、长达八十余条的修改意见:其中,一个关于日军乔装成八路,深入山西五台山腹地寻找八路军指挥部的情节被删除了,理由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
“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徐纪周哭笑不得,“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2010年,徐纪周创作第二部抗日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时,懒得再费心刻画反派人物,剧中反面一号日军军官山下奉武从冷静逐渐陷入癫狂。徐纪周说,他参考了日本漫画《浪客剑心》
的角色斋藤一,依样画葫芦就编出来了。
导演颢然记得,在拍摄《枪神》时,也曾想在结尾加入一个带有反战色彩的细节:主人公的妻子想要用弹片,为孩子做一把枪,主人公回答:“还是用弹片做把长命锁吧。”
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决掉了,理由是:“与主题不符”。
让徐纪周最为痛苦的,则是修改标准的不确定,“有时候一句格调灰暗,就把整部戏毙掉了”。几番挣扎后,他摸清了一些大致的禁忌:中国的国民性、日军的人性、具体的战斗情况……
编剧余飞也最终确定了悬在头顶的那根红线:“我不会把日本人写得多好,他们只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他们是黑色的符号,没必要让这个颜色有偏差。”
影视剧的生产者如履薄冰。今年,刘志江要求公司员工都要学习相关政策,并组织考试,不合格者辞退。
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个别抗战剧的娱乐化倾向。刘志江立即对公司投拍的《遍地狼烟》
下了命令:国军与日军分别被打死的概率要达到1:1,“不能让鬼子死得太夸张”。
“血”钱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二期已经卖出,达到了一集200万高价,利润翻倍,随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
最近3年,每年都有约50部抗日剧在横店诞生。这里因而变得空前繁华。这里有昂贵而环境一般的酒店,廉价的出租房,夜市和大排档,出租车和摩托呼啸着竞逐,争抢着下一个赶往片场的临时演员。
每天清晨6点,一辆辆大巴车就会准时出现在宾馆门前,满载着群众演员与军服,开往某个阵地、山头、村落或牢房。而到了夜晚,导演和演员又让横店度假村和星级宾馆的入住率常年维持在九成。在最高楼东磁大厦里的98酒吧,最易脱销的是650元一瓶的蓝方威士忌。
灯红酒绿之下,数千名横漂则攥着可怜的工钱,回到位于灯笼街、万盛街的廉价出租屋里,也有一些坚守着拍夜戏,挣每小时10元的加班费。
每天,这里都有建起又被炸毁的“建筑”,洗衣房日夜轰鸣,冲洗着小山般军服上的血浆和泥巴,数以千计的道具手榴弹和越发逼真的枪支被造出,它们共同组成了当下中国影视工业最完善和专业的配套产业。
生活在这里的人虽然各怀际遇,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抗日剧给所有人都带来了财富和希望。
首先,投资方直接从播出平台上获益。贵州卫视负责电视剧购买的张女士表示,由于收视率有保证,抗日剧每年都是其购买的首选。而坊间戏称为“抗战台”的江苏卫视2012年黄金档共播出电视剧22部,其中抗战剧就有9部。
有“手撕鬼子”情节的《抗日奇侠》走红后,在山西、江苏、广东、北京都成为收视冠军。《抗日奇侠》二期已经卖出,达到了一集200万的高价,利润翻倍,随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
“一般的电视剧能够达到40%-50%的利润率都非常不错了。”制片人说。
抗日剧的热播,也催生出了一批身价暴涨的“抗战明星”。导演徐纪周介绍,演完《永不磨灭的番号》后,主演黄海波(微博)身价高升,单集片酬已超10万元;《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的身价也涨到50万一集,由于长期驻扎横店拍戏,他甚至把经纪公司开到了横店。
而由于《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连续两部剧飘红的王宝强,在2009年一集电视剧的叫价已达15万元,直逼陈宝国、陈建斌等老牌演员。
抗日剧的红火,横店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仅2012年上半年,横店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97亿元,同比猛增了1.4倍。
2011年,横店旅游人数达到1080万。横店影视城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10平方公里的横店镇,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基地宾馆,游乐园、夜总会、桑拿中心、演艺中心、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等设施配套齐全。
2005年,横店投资亿元,修建了横店红色系列景区。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战争戏需要,横店影视城打算再增建一批民国场景。
在这个占地面积1万余亩的红色旅游区里,游客可在白洋淀景点的芦苇荡,模拟雁翎队在船上“射杀日本法西斯”;也能在红军长征博览城观赏体验式情景剧《地道战》。
2012年,仅红军长征博览城一地就迎来近8万名游客。情景剧演出时,导演洪文婷常会邀请一些游客,扮演八路军、民兵、伪军以及“花姑娘”。
相关报道:
- 美国版抗日老片蹿红 凯瑟琳-赫本留“江姐头”2013-05-27
- 抗日剧夸张雷人 广电总局:在关注 将纠正2013-04-12
- 央视批抗日剧粗制滥造: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2013-04-11
- 抗日剧现大尺度全裸女 与红军战士相互敬礼2013-04-09
- 抗日剧女神走红 遭轮奸后裤子自动穿上射杀日军2013-03-14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