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娱乐 > 电影 > 精华影评 > 正文

《匆匆那年》:年度最佳圈钱烂片
2014-12-10 11:36  牛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匆匆那年海报

匆匆那年海报

继2012年九把刀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后,一系列标榜着“青春、回忆”的小清新校园电影争先恐后地挤进院线,如《小时代》、《致青春》、《同桌的你》等,资方也看中观众的“怀旧”心理,狠命将电影往煽情了上做,企图赚得观众热泪之余再狠狠赚回票价。于是乎,国语市场中这类影片有了标准的工业模式:一部已有人气的祭奠青春的小说,当然包括了各种纠结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对青涩爱情、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一帮能够保证票房回收的明星,如本片中的彭于晏;一些似是而非的煽情镜头;一个很好的档期,如本片所在的贺岁档;一首打动人心的主题曲,本片王菲所演唱的同名曲《匆匆那年》;铺天盖地各种不要命的宣传。简单来说,这几个步骤是这类国语电影的标配,资方相信,这几个环节一成,再加上各大广告商的植入,上影院圈钱再也不是难事。

九夜茴的原著小说《匆匆那年》无疑是一部经典的青春文学作品。其中不仅仅囊括了所有人学生时代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学习,还用她诙谐个人风格极辣的文风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主角,迅速与观众建立起深刻的共情,回忆自己,心疼人物。但,这不代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能被改编成好的影视作品,本片就是一例。这是张一白继监制《一生一世》后又最新出炉的本年度最烂电影之一。

0叙事,120分钟超长Mv。

《一生一世》里,高圆圆的旁白就是讲故事的人,她将她与谢霆锋不能在一起的原因、变故、转折、冲突等等娓娓道来;《匆匆那年》里,陈寻(彭于晏 饰)担起了此重任,用他说得怪怪的台湾腔交待故事背景、交待爱情发生、交待成长、分开、难过、伤心。画面上没有戏,只有一叠暖意十足的柔和画面伴随着斯坦尼康的摇来晃去,和彭于晏的台湾腔,美得让人产生了观影错觉。

一部毫无叙事的电影,只是将小说中的关键转折点提炼出来放上银幕,没有起承转合与蓄势铺垫,所有转折都变成了为了做作而狗血,显得突兀不堪。

恶心矫情的台词,不作不会死。

文学作品始终要高于生活,也要文艺于生活,而影视作品则要去把握这个接地气的度。

《匆匆那年》原著小说中有很多能够戳人泪点的台词,但那必须是建立在上下文铺垫的规定情境中方能实现。本片直接将台词抓出来,扔在银幕上,既没有规定情境,也无人物的情绪铺垫,那样带着文学气息的台词不免让观众反感不适。不知是导演太想还原原作还是编剧一点基本功都没有,这是戏文一年级学生都不太会犯的错误。原著再好,它也只是本小说,而影视作品,是独立存在的,哪怕是以改编为依托,也要有自己的模样,不是每个人都看过原著,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方茴陈寻那般恋情,电影应该通过120分钟的影像去塑造故事。

浮于表面的年代记忆符号,空洞乏味。

此类国产青春片老爱犯这样的错误,以为放几首上个世纪的歌,弄几个上世纪的发型,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恍惚间回到了90年代。没人是傻子,观众的情绪也不会那么廉价,听你几首歌就回去了。归根结底,还是编剧与导演的基本功,将心思花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渲染情绪的东西上,流于表面,而不是从叙事的角度去怀旧,从主题与故事上将影片拉回那个年代,以为瞎放几首《灌篮高手》、《当》就能回忆青春?

这部毫无诚意的超长MV,将经典的原著小说毁得渣都不剩。人物、叙事,一切电影的基本符号都没有,一群完全不懂电影的人打着青春的旗号圈走了观众口袋里的钱,实在是有些可悲,更是可怕,因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票房爆棚之后,中国的影视投资方似乎嗅到了商机,开始将这类影片工业化,将电影的基本叙事手段抛到了脑后,只为赚钱而赚钱,如此反复下去,国语青春片只会越做越烂,最后全是一堆婚礼MV,还轻轻松松圈走了观影观众的热泪与人民币。

 

声明:本文系张子涵供牛华娱乐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匆匆那年

责任编辑:刘楠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