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
很多人把宁浩和昆汀相提并论,多少有点民族自豪的情结在内。
不可否认,笔者不喜欢之前的宁浩,《疯狂的石头》多少有点炫技的嫌疑,充斥着压抑的或者说蓬勃的、纠结的或者说旺盛的技巧炫耀,带着一些不自信、不自然的斧凿。《疯狂的赛车》和《黄金大劫案》则充满了干瘪,那种马力不足却不得不前行的感觉异常强烈,甚至在看完《黄金大劫案》以后,开始考虑放弃对这个年轻的类型电影导演的期待。
《无人区》不是一部神作,但是一部类型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导演作品,是宁浩所有作品当中最成熟的作品。这个作品当中,看到更多不再是有些愤青状态的所谓文艺坚持,而是某种妥协和迎合,这并不是导演失败的状态,这种妥协恰恰是某种成熟,然后自得、自信、自由。
在这部影片当中,宁浩没有再把巧合当做故事的动力,而是选择了情境。对宁浩来说,这种选择多少有点冒险的范畴,毕竟他是从巧合的结构出道的导演。众所周知,情境才是故事真正的极致力量,好的故事作品必须基于情境而非巧合。用狄德罗的话来讲,“考虑到你的人物所要度过的24小时是他们一生中最动荡最严酷的时刻,你就可以把它们安置在尽可能大的困境之中……”让人物置身于极致的困境当中,去做出选择和判断。肖潘置身无人区,社会环境是不存在社会性的,在这样的无人区当中,他所要面临的是一群半兽,当他最初把自己在当代都市生活中的所谓生存哲学放到这个毫无社会性的区域中,与这些半兽们交易的同时,他的命运已然走到了边缘,人生的抉择变得清晰可辨。跟《石头》、《赛车》一样,故事由一个物件引发,然后引发巧合,构建了几方面力量的纠葛,人物的生存情境在多方欲望的争抢过程中走向极致,人物的性格、抉择、良知都走向了极致,同时走向极致的也有宁浩对故事结构、故事情境的架构能力。
值得体味的还有肖潘的人物设置,迎合了现在的徐峥常有的人物形象——中产、小人物,有一套自我感觉优越的生存智慧。故事套用了“徐峥电影”的基本思路,讲的是小人物的自我寻找、成长之旅。无论是《无人区》的肖潘还是《泰囧》的徐朗,都没有逃离这个思路。肖潘的身份是律师,而他所经历的和从事的,恰恰是在法律边缘游走的人和事。这个边缘与核心的挣扎,被幻化为有些孩子气的“猴子”论断,将复杂的主题简单化、具象化,使人物更加类型、更加丰满。在类型化的道路当中,宁浩坦然接受这种迎合与妥协,也许是他成熟的标志。
《无人区》应该算是一部传奇电影,这个作品在推迟四年之后的上映,多少有了一种不自得的话题性。四年的时间,宁浩、黄渤、徐峥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同时改变的还有当下的中国电影。有趣的地方恰恰是这个所谓“轻电影”的类型化热潮当中,黄渤、徐峥也是热情似火的符号。《无人区》的上映,让我们顿时反应过来,也许我们错过了另外的类型以及“最好的宁浩”。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宁浩,毕竟这个作品成品于《黄金大劫案》这部令人失望的作品之前,我们该不该理解为——错过了“最好的宁浩”的,或许还有宁浩自己。
相关报道:
- 组图:《心花路放》大腕儿云集 宁浩刷爆人情牌2014-10-08
- 《心花路放》:一场恶趣味搞怪的交配之旅2014-10-08
- 欧洲影展抛橄榄枝 《无人区》花落柏林2013-12-18
- 贺岁档票房首现负增长 《无人区》暂领跑2013-12-17
- 《玩命邂逅》宁浩玩纯喜剧 徐峥黄渤互助2013-12-12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