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100%的韩粉。
迄今为止,我只看过他的《1988》。这是因为我开始了解他的时候,已经是他在新浪博客舌战群儒之后很久了。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感,让我对他始终抱着一定的兴致,当然,这种兴致在他放弃撰文写字,转而投身于新浪微博之后,早在成为国民岳父之前,就已经泯灭了。
不到1年前,《一座城池》打了个水漂,不见声响。我想这可能是催生韩寒下定决心自己折腾的关键点。
因为对任何一个作者来说,没有任何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能超过他自己。特别是带有个人色彩,有相当的个人表达的杂文性质作品。
前两天一篇文章中说道,不见JK罗琳导演《哈利波特》,不见斯坦李导演《复联》,意欲反衬出国内电影圈的乱象,其实也就是针对郭、韩二人的。
但是,这却是一个不仅蹩脚,而且可笑的观点。对于斯坦李的漫画帝国,明明是多少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怎么可能归咎到他一人身上?JK罗琳去拍电影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好莱坞的流水线不是摆着好看的,在任何题材和任何岗位上,都能找到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如果国内本身也有如此成熟的人才和工业流程,还会有哪个作者吃饱撑的去倒腾电影吗?
说白了,还是个发展程度的问题。作者的表达需求和电影工业的输出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情况下,要么就是拍了还不如不拍的《一座城池》、剧版《小时代》,要么就是影版《小时代》、《后会无期》。
当然,也有能把握原著精神和气质的导演在。比如张国师之于严歌苓。
凤毛麟角。
其实群众们指摘的不是不务正业的韩寒和郭敬明,因为从作者的身份来说,这两人已经不务正业了,一个赛车手一个大老板。群众所不满的,是两个牌子:“反传统”的“韩寒”,和“物质拜金”的“郭敬明”。
君不见九把刀多少年前就倒腾出来一个《那些年》。君不见柴智屏也是《小时代》的推手,再捧出个郭敬明跟玩儿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几乎是全部工作都要自己上的韩寒,已经领先了半个身位。
顺便,《后会无期》的制片是方励,专注于文艺片,多少年也就是捧出来了个李玉的劳雷影业的boss。
前些天还看见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在批评《后会无期》的一篇文章里,称这部片子有头无尾,角色最后没有照应没有说法,韩寒对此的解释大概是“生活里,有的人不也是一样,就这样不见了”。然后一番不敢苟同的模样。
不敢苟同就对了。
因为这句话都不是韩寒说的,而是墨镜王被问起《一代宗师》的张震出场太少最后没交代的时候给的解释。在这里张冠李戴拿来当论据,实在是贻笑大方。
回到这部电影上来说,角色真的没有照应吗?
比如有人说:傻子胡生就这么丢了也没说怎么着了。
正片开始就是胡生几年后站在重生的东极岛上的自白,这不算交代,我就不知道怎么才算交代了。难道需要把“胡生回家记”也拍出来才算是有交代?
比如后三分之一出现的钟汉良,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丢了摩托车还偷走汽车?
对钟汉良的评价,正是兄弟二人分道扬镳的标志点,同时这也是对观众的一个标志点。而这,就牵扯到这到底拍了个什么故事。
要看故事,首先,要分清主角配角。
《后会无期》的主角,再明白无误,只有冯绍峰和陈柏霖两人。整个故事因陈柏霖起,因陈柏霖而终。
但真正意义上的主角,是冯绍峰无误。
搞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清楚,《后会无期》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那就是理想主义的胜利。
陈柏霖饰演的老师,从头到尾都是木讷的,台词不多,在故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设定上是涉世未深,因此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
但是这样一个人却有一个坚持。
就是对王珞丹饰演的苏米的坚持。
这个坚持表面上可以说是暗生情愫,是对情感的坚持。可实际上,是对一种态度的坚持。这种态度就是,不管多么坏的人,也有局部的好。
这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得好,往通俗里说,这就是一个超级英雄superhero为什么从来不杀supervillain的命题。可以参见改编自漫画《为什么美国式的正义和真理如此可笑》的《超人大战极英盟》。
而冯绍峰的设定,是一个闯荡多年,有一定社会资源积累的,乐观的,社会人。
在整个故事中,冯绍峰才是那个真正的核心。因为从旅程开始到旅程结束,陈柏霖没观过世界的世界观从未改变,而冯绍峰观过世界的世界观,却被一次次打的支离破碎。
冯绍峰最后没有出现,是因为世界观破碎的人,一定会走向自我毁灭。
心怀抱负,意欲重振家乡旅游业却无人在乎;青梅竹马终成陌路;自以为“长大成人”的社会经验被贾樟柯打回革命前;多年笔友变成兄妹(FFF团的胜利!);亲生父亲不是他饱经村民批评却坚持认为的,那个与台风搏斗一无所获甚至付出生命的英雄偶像(海明威,《老人与海)),而是一个抛妻弃子另有家室的懦弱男人;抗拒了半天,与钟汉良总算交了心,却连代表他自身价值的大众POLO都被顺走了……
乐观其实就是一事无成的傻笑。这一句台词奠定了他人格上的崩坏,代表了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妥协,向社会和人生的投降。
正如广播里那个养了四只猫,说话没人听,最后听了别人劝说:改变了自己,养了狗,在天台上迈了一步,那个男人一样,。
而在片尾,只有除了个小辫子就没变模样的陈柏霖,才能获得事业(小说)上的成功,家乡旅游业的振兴,抱得美人归。
基本上,就是冯绍峰所追求的一切。而冯绍峰,早就泯灭在社会之中了。
友情,努力,胜利。该有的都有了,只不过不在一个角色身上而已。人们习惯了主角光环,所以不习惯向生活投降的冯绍峰。
所以,吐槽陈柏霖到最后也没有成长的人们,你们真的看明白了吗?不是故事无当无细,而是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
批评自己看不懂的作品,总要比承认自己看不懂作品要容易得多。
回到电影本身,从处女作的角度来看,配乐和画面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过多指责的。原创配乐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小林武史,东极岛岛歌讽刺意味浓烈,而其后中文翻唱的《the end of the world》和手机铃声《QUESERA SERA》更是意外惊喜。镜头设计上虽然没有鲜明的个人标签,却也没有和新人一样钟情炫技。而在镜头和叙事节奏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普通,其实也算是一个外行人能做到的成就之一了。
而在台词的设计上,显然有着太多的个人痕迹。这是作者电影的通病,往往会使角色变成自己的化身,说出各种不合情理的“点睛之笔”。《小时代》也有同样的“小小星辰”,只不过一个想讲大道理,一个想讲羞耻的酸字儿而已。当然,如果有更好的编剧能够加工一下的话,出来的效果显然会更舒服,但这也就和作者电影的初衷产生了矛盾。如何把握平衡,其实还是看个人诉求和行业规则之间的平衡。虽然段子都是原创(温水煮青蛙算是自我挪用自《1988》),但是可以做的更自然。
再来看充斥其间的、所谓的“韩”式喜剧桥段。
其实说穿了就是两个字:
打脸。
不断地和上一句台词、前一个动作形成对比,利用这种南辕北辙的效果,营造强烈的喜剧感。虽然这种方法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但是全片在喜剧元素的运用上,显然严重缺乏灵活程度,很容易产生疲劳感。
但话说回来,作为一部想融合更多喜剧元素的悲喜剧电影,其实配合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母题,在华语电影界有一个更合适的导演人选。
周星驰。
当然,这就是另一段话题了。
相关报道:
- 一加官网预告:或与韩寒进行跨界合作2015-04-08
- 一周观影推荐:《后会无期》登陆网络院线2014-11-25
- 《爸爸去哪儿3》邀请文章韩寒 网友戏称《爸爸出轨了》2014-10-27
- 曝张柏芝加盟韩寒新片 或将与“锋菲”合作2014-10-17
- 韩寒晒儿时照难获关注 网友强烈要求“看小野”2014-10-13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