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来说,初看《北平无战事》时还真有点心生茫然。编剧刘和平确实是大手笔,选了一个很少人触碰的历史时期——1948年,又开了个一般人都不懂的高深切入点——经济战线,可他又没耐心多费口舌给不明所以的观众详细科普,甫一开篇就直接进入剧情正题,此霸气手法摆明了就是在告诉观众:看不明白的地方请自行查资料!所以为了成为一名合格且骄傲的国产剧观众,对于故事的背景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二的,虽说不一定搞得透国民党经济溃败的来龙去脉,但能说出几个历史课本以外的基本史实也是极好的。
1948怎么了?
1948年发生什么了?翻出高中历史的老底,似乎也就能回忆起个三大战役,而这些还都发生在《北平无战事》开篇的7月5号之后。不过仅这些资料也能看出彼时国共双方各自的形势。实际上,这一年共产党已逐渐从战略相持阶段转入反攻,先后攻克了四平、宜川、洛阳、延安、临汾等多个城市,解放了东北、西北、华北的大片领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也产生巨大变化,截至到1948年3月30日,共产党总兵力增至249万,较1946年7月增加120多万人,而国民党却减少了65万人,且内部层层腐败,渐失民心,总体士气低落。虽前线战况仍未定,未来的局势却已渐趋分明。
《北平无战事》中,许多角色都预感到了国民政府的行将崩溃,人人自危,方步亭希望把子女们都送到国外,何其沧也告诫女儿不要参与党派斗争安心学业,包括不动声色谋取私利的徐铁英,也是在趁此时机,多为自家捞点好处。
学生为何抗议?
《北平无战事》开篇就涉及了大规模的学生游行,观众看到后面会发现,这场运动虽发生在北平,但参与者却大多是东北流亡过来的学生。此事件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北平七五事件,也称作七五惨案。那时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已招架不住,为躲避战火,辽宁、吉林两省的大中学生纷纷来到平津两地。虽然国民政府曾许诺会在平津两地成立临时学校,但由于经费问题承诺最终落空,于是3000余学生的求学生存均成了问题。1948年7月北平参议会通过《征召全部东北(流亡)学生当兵的议案》,学生们听说后愤怒异常,于是在7月5日凌晨来到参议会门前,想找议长许惠东以及副总统李宗仁讨说法。
其实对于北平的警宪人员来说,自革命以来早已见惯了学生游行示威,打压打压也并不是难事,不过当时的华北剿匪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严令禁止伤害学生,所以一开始并未发生太大的流血冲突。但是傅作义的对头、华北剿匪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的陈继承却看不惯这些,于是在下午学生们抵达许惠东位于东交民巷的家门口后,从西苑调来了青年军及装甲车,全副武装地将学生包围,甚至一度开枪扫射,最后造成了9人死亡。
粮食都去哪了?
这个问题其实一般人都能回答,粮食肯定在官僚、买办、国民党贪污腐败分子手里捏着呢。《北平无战事》又进一步具体化了这个问题,将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旗下的扬子公司搬上了台面。说到孔令侃,这位公子确实集合了古往今来登徒子的不少恶性劣迹,不学无术而又精明贪利,仗着家中权势在上海滩成立了扬子公司,勾结官员偷运民生物资然后高价倒卖。《北平无战事》中,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副主任马汉山(据说原型是曾投敌叛变、暗杀戴笠的马汉三)在调查小组来到后,抓狂一般地对着电话找孔先生,不知道电话那头娇滴滴的小娘子,会不会就是与孔令侃有段惊世之恋的“白兰花”?
因为投机倒把导致物价疯涨,市面法币流通量猛增,实则却没有真正的黄金储备。到1948年8月,法币流通量是抗战前的47万倍,但市民却要花240万才能理一次发。小学时学过的朱自清先生宁肯饿死也不食美国粮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北平无战事》中也提到了教授饿死事件,市场上的一般交易也都不收法币,而崔中石工资虽不低,一家四口却生活拮据,同样是彼时经济环境的写照。
币制改革有效吗?
《北平无战事》中,方步亭与何其沧探讨币制改革的问题,何其沧不无义愤地说道:“币制改革,银行有准备金吗?那些垄断了市场的财团,愿意拿出物资来坚挺市场啊!没有这两条,写什么币制改革方案!”这段台词已从专业上点明了币制改革的注定破产。就在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套人民币都在酝酿着发行之际,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推出了金圆券,限制收兑已发行的法币及东北流通券,规定以金圆券1元比法币300万元 、东北流通券30万元的比价兑换。实行初期,物价确实稳定了一阵,但却很快旧态复萌。就像“建丰同志”碍于各方势力牵绊最终也没能在上海打死“老虎”(集中代表:孔令侃的扬子公司)一样,币制改革虽也煞有介事地实行了,但也无法挽回国民党在中国大陆沉疴难愈的颓势。(实习记者聆君/文)
相关报道:
- 《北平无战事》曝片花 刘烨演绎民国范2014-09-22
- 陈宝国刘烨《北平》曝剧照 10月6日开播2014-09-19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