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娱乐 > 电视 > 内地新闻 > 正文

《大刀记》:“大刀精神”就是“宁可站着死”
2015-01-22 14:31  牛华娱乐    我要评论()
字号:T|T

文/韩皓月

电视剧《大刀记》改编自曾发行3000万册的连环画,许多中年人都对这个故事有印象,但现在把它搬上荧屏,观众还是会感到一些陌生。

大刀记-谷智鑫

大刀记 谷智鑫

陌生是因为,曾经在几代中国人心目中位置十分重要的尚武精神逐渐淡化了。体现到荧屏上,现在是宫斗戏、穿越戏和言情剧的天下,武打热再难重现。《大刀记》虽不是武侠剧,但还是能看出它对《霍元甲》、《甘十九妹》、《中华英雄》等优质武侠剧的学习与继承,《大刀记》有意让观众再次领略曾经在民间极为风行的武术风。

《大刀记》开篇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展现了1930年代末鲁北县城的人物全景,同时也把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摆了出来——刀兵饥馑,弱肉强食,恶人当道,贫民孤苦。于是,剧中把一柄大刀使得虎虎生风的梁永生,就成了乱世使者,正义的代言人。

在说书人的口中,英雄总是熠熠生辉,充满传奇色彩,或是为了增强可信度,《大刀记》并没有采取神化的手段去塑造梁永生,而是把梁永生放在当时整个山东的乡土文化中去表现。山东人重儒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与重儒同等重要的是尚武,在这样一个全民都重视精神与体魄的环境里,梁永生真的不算英雄,可以把他当成面对不平愤而站起的平民来看待。

“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是《大刀记》为什么在过去和现在都振奋人心的缘由所在。梁永生与日本人打擂台拼刀法赢了,为保护梁永生平安离开擂台,师叔王生河挟持日军将领,并刀斩诸多日军士兵,最后身中数枪仍然不倒,手拄大刀酷似关羽,死而不倒。

《大刀记》之所以远离抗战神剧,原因在于全剧重点凸显“大刀精神”而非渲染“杀鬼子神话”。在兵器中,刀是重武器,用在明处,与偷鸡摸狗的暗技界限分明。而“大刀精神”,恰也是武器特征的延伸,这种精神的组成,离不开“公道、正义”,而公道与正义,何尝又不是整个中国民间千百年来所追求的价值观?

“大刀文化”是齐鲁文化的一条主脉络,《大刀记》带领观众重新梳理了“大刀文化”的形成。对内,大刀的作用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梁永生当街暴打疤癞四和贾老爷,就是用刀主持公道。对外,大刀的作用是捍卫家园、抵制外侵,与日本人比武也好,挥刀与持枪的敌人进行敌强我寡的战斗也好,刀除了其工具化的作用,更有旗帜般的宣示:刀在人在家园在。

就创作层面看,《大刀记》使用的演员在剧中多说山东方言,这制造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遗憾在许多方言说的不太地道,减少了台词方面的韵味。在叙事上,《大刀记》采取的是“大格局,小叙事”,特点在于把大情节里的小故事说足讲明,情节衔接度比较好,有山东快书的利落劲儿。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大刀记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